top of page
  • Writer's pictureGalen Chen

Action, Gesture, Paint: Women Artists and Global Abstraction 1940-70|White Chapel Gallery|展演在倫敦



自從紐約發跡的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在戰後的二十世紀中葉於全球捲起千堆雪,對許多人而言,這始終是個由白人男性藝術家主導的「兄弟會」,諸如Jackson Pollock, Williem de Kooning, Jasper Jones, Cy Twombly等等知名繪畫大師的臉孔已成為此段時期的代名詞。但抽象表現主義其實不只如此,那些多元的面貌始終隱沒在「大師」身後。”Action, Gesture, Paint: Women Artists and Global Abstraction 1940-70”以更為宏觀與全知的角度切入,企圖打破這段時期以男性白人藝術家為主的大眾認知,重新探討二戰後在世界各地從事抽象創作、卻長期被忽略的女性藝術家。



人們常說關注物質性(Materiality)的抽象表現主義起源於美國,但此展覽透過來自80位女性藝術家總計超過150件作品來告訴我們,即便文化種族背景大相徑庭,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依舊循著屬於自身的文化脈絡,於同一時間開啟了對於物質性的關注與探索,從法西斯主義在南美和東亞地區的興起,到共產主義在東歐和中國造成的影響。抽象表現主義是一場屬於全世界的藝術革命,而非少數國家/性別/種族的註冊商標。


展覽亮點之一是台灣五月畫會唯一女性創始人李芳枝的油畫作品「無題」與「秋天」。2020年以87歲高齡辭世的李芳枝於50年代後半與畫家劉國松、郭豫倫、郭東榮等師大美術系同學共同創辦「五月畫會」,啟發自巴黎「五月沙龍」的精神,融合東、西方繪畫表現手法,是台灣藝術史上重要團體之一。這是白教堂藝廊繼去年於特展「藝術家工作室百年回首1920-2020」中展出藝術家李元佳、謝德慶後,再有台籍藝術家作品於該地展出。

李芳枝, Lower: Autumn, 1968. Upper: Untitled, 1969, Oil on Canvas

哥倫比亞藝術家Fanny Sanin被視為該國重要的抽象繪畫藝術家之一,深受馬蒂斯與康丁斯基影響,節制的幾何色塊搭配依舊帶有速度感的拼接元素,讓整體畫面鼓躁著樂曲的律動。

Fanny Sanin, Oil No.4, 1968

Betty Parsons的精彩藝術家生平時常被身為經手中世紀繪畫的藝廊老闆此另一身份掩蓋。不過此外其實她仍維持著十分自律與嚴謹的創作習慣,最初想成為雕塑家但因高昂的材料費用而作罷後轉向繪畫。Parsons的繪畫風格在1947年經歷了重大的轉向,從小品風景人物畫一躍晉升到帶有強烈情感表現的抽象繪畫,也時常出現用自家附近沙灘撿拾上來的浮木與碎片製成的小型「雕塑」與裝置。


Betty Parsons, Looking Out, 1957, Oil on canvas

身為抽象表現主義巨匠Jackson Pollock的前妻,不可避免的,紐約畫家Lee krasner的繪畫作品一直以來都缺少其應得的鎂光燈與掌聲。早期作品以拼貼(Collage)為主,帶有十分生猛的筆法與有機的線條與用色。這對藝術家夫妻檔互相影響著彼此的創作生涯,直至後來我們似乎也難以界定是Pollock掩蓋了Krasner的才華,抑或是Krasner主動隱身幕後默默成就丈夫。

Lee Krasner, Bald Eagle, 1955, Oil, paper and canvas collage on linen

Helen Frankenthaler的作品“Circus landscape"用色輕鬆明快,又帶有貪玩的無邪想像。作為色域繪畫與抽象表現主義的中堅份子,輕盈的筆觸與柔棉的用色是她擅長的創作手段,她也是在少數在當時男人環伺的藝術圈脫穎而出、大放異彩的女性抽象藝術家。


Helen Frankenthaler, Circus Landscape, 1951, Oil and Charcoal on sized, primed canvas

早逝的韓國藝術家Choi在六零年代試圖遠離家鄉陳舊的藝術環境,於是在美國的學業修畢後便留在當地工作與生活。但在經歷數年不穩定的教職生涯後毅然返國。有別於戰後韓國大行其道的前衛藝術(Avant guard)與單色畫運動(Dansaekhwa),創作實踐深受抽象表現主義影響的Choi也成為了將這股繪畫思潮引入韓國的重要角色。


Wook-kyung Choi’s Untitled, 1960, Oil on canvas

如同展名"Action, Gesture, Paint"所影射,透過動作、手勢與顏料操演所建構出、帶有強烈個人創作語彙的抽象表現主義是展覽的核心科目。由地緣與性別政治角度切入,以更為全知的眼光去透析戰後世界的抽象繪畫,其不再只能以單一角度去觀看,破除西方男性中心的單一敘事的同時,也讓失語已久的女性抽象藝術家重獲目光。







bottom of page